近年來,全球多地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氣候變化已經變成現實的危機,各國都面臨著如何統籌當前的安全穩定增長和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環境服務也被列為服務貿易的12大領域之一。
近日,墨跡天氣作為中國氣象服務行業的代表再次受邀參展服貿會,面向全球展示企業形象和產品服務,其最新科研成果全球雷達融合降水服務產品首次在國際視野中亮相,展示中國氣象服務企業的前沿技術能力,彰顯了中國氣象行業在應對全球極端天氣的態度和決心。
以創新驅動氣象技術突破,讓極端天氣難題可答可解
全球各地極端天氣災害對公共安全和經濟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尤其各地極端降雨事件發生頻率增大,本世紀以來,我國范圍內極端強降水的頻次在不斷增加,強度也在變大。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都在為阻止氣候變化加劇尋找答案。
從事氣候歸因研究的科學家認為,人口和地區的脆弱性是對于極端天氣事件是否會成為災難的決定性因素。換言之,將資金投資于早期預警系統,投資于社會保障系統,氣候變化將是一個有技術解決方案的社會問題。
墨跡天氣高級副總裁黃耀海在產品演講中指出,在極端降水增多的背景下,提供更加及時準確的降水預報產品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全球極端降水事件加劇,墨跡天氣的降水預報在不斷迭代進化,2016年推出“臨近降水服務產品”,2020年在此基礎上推出“臨近+短期降水服務產品”,再到今年服貿會帶來了“全球雷達融合降水服務產品”,五年間實現了從單一的臨近降水預報到遞進式降水融合服務的躍升,正是墨跡天氣就氣候變化帶來極端降水難題給出的技術回應。
圖注:墨跡天氣高級副總裁黃耀海演講
不難看出,提供及時而準確的預報服務貫穿著墨跡天氣的成長軌跡,在國際權威天氣預報監測和評估公司ForecastWatch 2月份全球氣象企業預報準確率評測榜單中,墨跡天氣超過多家國際主流氣象企業中國區1-3天綜合預報準確率(高溫、低溫、晴雨、風速)排名第一,成為在該類評測中登頂的首家國內企業。多項前沿技術成果證明,墨跡天氣正在不斷通過氣象技術創新,讓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一道技術上的可解題。
“因地制宜”應對極端降水難題,以遞進式氣象服務增強抵御風險韌性
2021年的河南鄭州暴雨、2022年青海山洪、2023年河北涿州暴雨洪澇等極端降水事件頻發,體現了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呈現出長期性、突發性、巨災性和復雜性等特點。而防范極端天氣帶來的風險挑戰,則需要提高經濟社會抵御氣象災害風險的能力和韌性。在城市規劃中,可以理解為給洪水預留空間與出路,確保干支流洪峰洪量匹配。而在氣象服務中,則是讓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中發揮實效。
鑒于極端天氣的形成是一個多要素互動關聯的復雜因果系統,應對極端天氣也需要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而用好遞進式氣象服務將為防災減災整體鏈條把握好“不同階段”和“不同節奏”。墨跡天氣全球雷達融合降水服務產品基于機器學習技術,對全球氣象雷達觀測圖片進行智能識別去噪和外推,并融合全球氣象模式、衛星等數據,提供全球范圍公里級、分鐘級降水預報,可圍繞降水災害的演進發生的不同階段,按照不同需求供給降水預報預警服務產品,為專業用戶和各行各業提供專業級氣象解決方案。
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墨跡天氣基于全球雷達融合降水服務產品搭建了交通預警預報系統。依據當地軌道交通線網沿途天氣實況,墨跡天氣可提供氣象信息綜合監測、精細化預警、數據可視化等核心功能開發及應用服務,通過可視化天氣數據和預警信息、報告的展示,告知地鐵營運人員具體什么時段預計發生多大強度降水,以及預計影響哪個路段等等,為調整行車運營計劃提供參考依據。在復雜地形地勢區,墨跡天氣開發了山洪災害預報預警平臺,通過水利河道流量預測,提供山洪災害預報預警。
在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洪澇旱等自然災害趨多、趨頻、趨強、趨廣的當下,墨跡天氣憑借全球雷達融合降水服務產品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適合不同氣候類型的遞進式氣象服務模式。隨著該服務模式在專業用戶中的廣泛應用,全球范圍覆蓋、公里級分鐘級、歷史8小時反演實況、未來48小時預報等創新標簽將進一步刷新行業認知,成為應對氣象災害的重要力量。
圖注:墨跡天氣全球雷達降水預報圖
面向服貿會這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平臺,墨跡天氣“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高精尖技術、設備、系統的展出,不僅是一次技術實力的驚艷亮相,更是面向全球用戶和市場的氣象解決方案宣介,從構建極端天氣認知到“因地制宜”應對極端降水難題,為人類社會提高抵御氣象風險的韌性帶來了“中國方案”。面向未來,站在“中國機遇”的窗口,墨跡天氣將以技術創新作為引領,繼續提升中國氣象服務的硬實力。
【返回】 【關閉】